之前在台灣歷次的景氣循環篇中提到,從1956年開始台灣已歷經了12次的景氣循環,目前我正在第13次的循環當中。那到底過去的景氣循環中的指標是如何的變化的,現在就讓我們來看一下。
首先我們把最近三次的景氣循環中的景氣領先指標綜合指數拿過來觀察一下:
最近一次的景氣循環高峰及谷底時的景氣領先指標綜合指數分別為105.6及84.9;最近第二次為92及93.3;最近第三次為75.8及67.9。
我們再來看看景氣領先指標綜合指數與股價指數的關係:
最近一次的景氣循環高峰及谷底時的股價指數分別為7069及3949;最近第二次為6658及6101;最近第三次為7069及3949。
不過當景氣領先指標綜合指數在高峰及谷底時並不一定會等於股價指數的高點及低點,是因為領先指標的組成不是只有股價指數,還包含了外銷訂單指數、實質貨幣總計數、製造業存貨量指數、工業及服務業加班工時、核發建照面積(住宅、商辦、工業倉儲)及SEMI接單出貨比7項構成項目組成。所以景氣領先指標綜合指數並不等於股價指數,而是反應市場的景氣。
以下是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的解釋:
領先指標:具有預測未來景氣變動之功能,當領先指標抵達高峰(或谷底)時,則可預期一段時間後景氣亦將達高峰(或谷底)。
下次我們將續繼討論景氣領先指標與股價指數。
2025七月回顧
-
(
*想要瞭解退休階段如何以總報酬帶來退休所需的現金流。而且生活費可跟上通膨,維持生活水準。單靠配息來支應生活費會有怎樣的風險。同時瞭解遇到負面狀況要做出怎樣的調整。歡迎參加”從資產到現金流—退休資產管理”*
)
(
*想深入掌握債券,瞭解央行利率政策與債市殖利率的關係、投資組合中該使用那種債券為宜,去冒信用風...
1 週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